公路边的“地摊法庭”

06-05 16:09  

公路边的“地摊法庭”


“地摊法庭”


“没想到我的案子居然在路边就能解决,看到法官为了解决我们老百姓的纠纷就地展开工作,没桌子就靠着花坛写,没椅子就蹲下来干,我真是非常感动。”6月3日,在调解协议达成后,朱某对法院工作竖起大拇指。


朱某先前经营某生活超市,望某为其超市的卫生纸供货商。经双方对账结算,朱某应向望某支付货款两万多元。后望某多次向朱某追讨,但朱某居无定所,无法联系到人,望某讨债不成,遂诉至法院。


承办法官接到案件后,当即通过各种途径联系朱某,终查询到朱某可能所在地,承办法官为朱某送达应诉手续,经现场与朱某了解情况,其对于望某起诉的案件事实没有争议,于是承办法官当即通过微信视频的方式与望某取得联系,并在征得双方同意的情况下,就地支起了“地摊法庭”,经过一小时的核查事实、耐心协调,最终双方圆满达成调解协议。

街边调解


随着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地摊经济”火热重启,带回了城市的烟火气,“地摊经济”的霓虹,让城市逐渐恢复了活力生机,“地摊法庭”也就地“铺开”,让时间更有弹性,让法院审判工作在历经重大疫情之后再现“速度与激情”。


“法官带着法律‘摆摊’,就地办案,主动走到人民群众中去,不仅拉近了与人民群众心的距离,让人民群众更好地感受到司法温度,人民群众才会有更多的司法获得感和幸福感。”秭归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发伦如是说。


(来源:秭归法院)

责任编辑:肖飞 值班编辑:赵鑫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