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传说《链子岩》

09-15 11:17  

聆听屈原故事 传承屈原文化



传说,链子岩的铁链最早是由屈原安上的,这是怎么一回事?本期屈原传说讲述故事《链子岩》,亲爱的朋友们,快快来一起聆听!


《链子岩》

——来自秭归县文化馆


链子岩


在西陵峡青滩南岸,有一座七百米高的链子岩,如同刀削斧劈一般壁立千仞,直插云端。一条石子路不知何时被开凿出来,又窄又陡,是岩顶人家连接外界的唯一通道。这条小道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沿途不时可见粗粗的铁链,既锁住了危岩,又成了人们上下岩壁的攀援扶手,这也是链子岩得名的由来。


传说,链子岩的铁链最早是由屈原安上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青年屈原因丰姿秀美,才华超群,声名早已传播到郢都朝廷。在他得到怀王赏识,即将赴郢都任职之时,偶遇一事很是忧心。


那是屈原某日代父到小青滩收取租税粮课时,恰逢江水猛涨,大小船只困于上下滩头,动弹不得。屈原在家时日已是不多,想着还有不少事务等着处理,只好弃舟上岸,打算从小青滩翻山,攀青滩岩到天子河,再借道回乐平里。


屈原翻过小青滩,看着青滩岩高耸入云、险峰危立,加上天色不早,只好寻了一户人家稍作歇憩(qì)。听说屈原要攀青滩岩,那主人便说:“公子,您还是在此多留驻几日,等水退后走水道为好。” 屈原问:“何来此言?”主人回答:“公子有所不知,攀这青滩岩可是难比登天啊!一是那路又窄又陡,侧面凌空,如若失脚粉身碎骨;二是那岩早已分崩剥离,稍有一点动静,便会滚落大大小小的散岩碎石,危险无比啊!”屈原很奇怪,问道:“如此险道,怎么还会有人登攀呢?”那人说:“别看这山岩陡峭,顶上却别有洞天,宽宽敞敞好大一块坪上住着上十户人家呢!再说,也还有许多和公子一样借道的旅人,攀青滩岩也是不得已啊!”屈原又问:“那这条路就不能想想办法疏通治理一下吗?”主人说:“要说治理也有办法,只要打几丈长的大铁链,一来锁住崩离的危岩,二作攀援时的扶手,行人便可免去不少危险。只是……”看着主人面露难色,屈原明白了,这些庄户人家,到哪里能筹到打制铁链的花费呢?


天一放亮,屈原便寻着小径向高高的青滩岩攀去。一路上,他小心谨慎,虽然耗时不少,但总算平安翻过。回到家,屈原回想亲自走过的这条路,陷入沉思:自己只是偶而借道一次,便如此艰辛。我何不趁现在这点空闲,为乡亲们打制一条铁链,让来去青滩岩变得容易些呢?


屈原的想法得到父亲及家人的支持,除了家里的积蓄,大家还纷纷拿出自己的体己来,凑给屈原作打制铁链之资。


屈原返回天子河,找到一家铁匠铺说要打一副十丈长的铁链。铁匠很奇怪,问道:“这么长一副,要费不少铁哩。请问公子,打这铁链准备作何用处?”屈原便讲了缘由。铁匠听了,不禁肃然起敬,说道:“既是这样,工钱就免了,公子一个月后来取便是。”屈原一听要耗时一月,不免有些心急:自己不定哪天便将赴郢,这如何等得呢?经过再三央求,铁匠只说多请帮手,尽快完工,请他回家候着。


次日,铁匠邀来三五个伙计,燃起铁炭、抡起大锤,“叮叮当当”忙将起来。这时,有人发现铁匠铺里多了一张生面孔,这人力大无穷,抡锤霍霍生风,在铁砧旁一忙就是一天一夜,硬是一鼓作气将十丈长的铁链打制成型。


屈原一看铁链,禁不住啧啧称赞,惊奇地问道:“你不是说需要一月才能打成吗?怎么今天就完工了呢?”铁匠这才想起那个怪人来,连忙拉了屈原在人群中寻找,可是此人来去如风,竟然不知何时又无影无踪了。


于是,许多匠人帮着将铁链抬上青滩岩,这个打桩,那个抡锤,热火朝天干起活来。眼见,一丈又一丈的铁链锚住了危岩,一段又一段的险路安上了扶把,青滩百姓喜在眉宇,乐在心上,都称赞屈原办了一件大好事。


看着工程完工,屈原也喜不自禁。回到乐平里的这晚,他辗转反侧,心里想着那个力大无穷的铁匠到底是谁呢?要是能够见上一面,一定要当面致谢哩!屈原正理不出个头绪,却迷迷糊糊好像做了个梦:一个白眉长须的老人对自己施了一礼,说道:“你不是想见我一面吗?我就是那个铁匠啊!”屈原正满腹狐疑,老人又说:“你打制铁链是天大的善举,山神菩萨我帮个忙是情理之中的事。这样赶一下工期,就不会耽误你赴郢都了。”说完,人又不见了。


不久,屈原便乘船赶赴郢都,当顺流而下的船经过青滩时,百姓们齐刷刷聚满河岸,送别他们敬重的恩人。而青滩岩从此也被叫做链子岩了。


(来源:秭归县文化馆)

值班编辑:吕梦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