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他们有话说!

10-17 14:59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

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

一点一滴

一笔一划

一句问候

一步脚印

一腔真情

秭归文人们拿起笔杆子

写下对脱贫攻坚的感悟



马德翠的泪水

——记三次与结对帮扶户见面的情景

作者 : 宋发永



第一次见到你

在那栋简陋昏暗的土房

聆听你满腹心酸的倾诉

丈夫儿子相继意外身亡

唯一相依的女儿又远嫁他乡

接连的打击和亲情的疏离

你承载了太多不堪的重负

说着说着你泪如雨下

我知道这是委屈的泪水

再次见到你

在那栋改造一新的“洋房”

你诉说着惠民政策的温暖真实

乡村干部的贴心支持

驻村队员的温情话语

以及左邻右舍的强力关爱

说着说着你的眼眶湿润

我知道这是感激的泪水

今天第三次见到你

你的脸上挂着笑容

走出阴影的你算计着致富之道

三头猪十只鸡来势看好

易地种植的烤烟也丰收在望

未来的日子衣食无忧

今后的生活定会越来越好

说着说着你泪盈深眸

我知道这是幸福的泪水

相信这种幸福会恒久持续


走在教育扶贫的大路上

作者:宋小铭



从坝上库首到云雾深处的偏远山村

从白雪垲垲的清晨到骄阳如火的黄昏

这二千四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处处都有扶贫工作者辛勤忙碌的身影

查找,建档,审核,部署,落实


从实际出发,找出穷根,对症问药

在每一个贫困户心中种下希望的阳光

在每一个乡村筑起致富的阶梯

让精准扶贫的春风吹进每一个人民的心里

让精准脱贫的旗贴插上每一户人家的枝头


走在教育扶贫的大路上

我们扶的是希望,是梦想,

是三十七万人民共同富裕的目光

扶的是智,也是志,

是华夏儿女坚定不移团结向上的力量

扶的是科学,是知识,

是现代化的人工智能

引导新农村建设的方向

用我们火一样的热情,钢铁一样的意志,

驱赶黑暗,贫瘠,愚昧,落后,迷芒

然后点亮希望,幸福,富足,自由和奔放


这是一份用使命锤炼的真诚

风里,雨里,上山下乡,走街串户

一手担起党和国家的重托

一手带来父老乡亲的期盼


这是一份用责任熔铸的真情

结对帮扶,创业扶持,

大雁领头,爱心圆梦

一步一个脚印,一次一个攻破

在田间,在地头,在街道,

在老百姓的日子里真抓实干,呕心沥血,为民生的幸福,

为祖国的未来

披荆斩刺,开拓一条星光大道


走在教育扶贫的大路上

肩负这神圣使命,我们欣慰而忧郁

愿用一生忠肝义胆,青春热血

让每一个孩子开启成长的快乐

每一个青年懂得奋斗的意义

每一个老人享受温暖的关怀

携起手来,肩并肩

向贫困、落后,愚昧发出最后的挑战

向梦想,向未来,向霞光灿烂的明天

迈出坚定的步伐,谱写崭新的诗篇



我的世界与你们没有不同

(组诗)

作者:周素素



千万朵美娇娘

——记异地搬迁刘德金、刘德宝兄弟①


狭小的泥巴屋子,爬满

潮湿的青苔

它们和我的锅碗瓢盘和睦相处

和墙上的父母、墙角的蚂蚁

和睦相处,和煤矿洞里钻出来

脾气暴躁的兄长和睦相处

他们在我疼痛的骨缝里滋生暗长

穿过发霉的心脏

而我,把他们当作生命的部分

只到二零一六年

——将与之作别

我的新居旁已搭好香菇大棚

六千袋代料

可以种出千千万万朵

美娇娘


我的世界与你们没有不同

——记异地搬迁智障儿赵松②


我企图在黑夜奔跑,追赶太阳;

我企图钻进田地,长成高粱;

我企图萌发枝叶,如老屋旁的那些

树木一样茁壮,

生出根须,紧握土地,

护住摇摇欲坠的家。

当老父亲呼喊“赵松”,

我装作不理,只把头

扭向母亲远去的方向。

其实,我的世界与你们没有不同。

在新居的国度里,

我们都是被上帝拯救的孩子;

那里,将没有穷苦与分离,

阳台上常年盛开玫瑰花。


张红喜

——记异地搬迁汪开龙夫妇③


她吃着自己的喜糖

毫无知觉的成为他的妻

她为他生了两个孩子

皆像葱苗一样欢快生长

他耕田耙泥做饭洗衣是丈夫、是儿子、是长工、也是娘

她疯了三十年,他苦了三十年

她跟了他三十年,他护了她三十年

“搬进新居,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为她瞧医。”

他望着疯女人

如望着三十年前

他的可爱新娘


共眠

——记异地搬迁唐启勋④


与猪同眠

与羊同眠

与鸡鸭同眠

与细菌、疾病同眠

与一切根植于生命中无法改变的

事物同眠

他承受着所有不可承受之重

只等今天,在新居里

与自己心爱的妻子同眠


独臂英雄

——记异地搬迁残疾人汪宗平⑤


一条忧伤的河

贯穿着你我

你用一只独臂撑下整个天空

三千株树苗如旗帜在山坡

迎风招展

数亩鱼塘的梦正在酝酿

你帅气而健谈

而此时,我早已忽略了你

另外一只藏在身后的袖头

阳光正好,透过崭新的窗棂

洒在你轻轻上扬的

眉宇上


写作人物:


刘德宝、刘德金兄弟,父母双亡,哥哥性格偏执暴躁,在煤矿上打工挖煤;弟弟2014年做过心脏手术,不能离药。两兄弟未曾娶妻。

赵松,赵长兴之子,1982年生,先天智力障碍,丧失自理能力,病发时不分昼夜四处乱跑,由年迈父亲守护,母亲外出打工。

汪开龙,1959年生,妻子1963年生,结婚时已患有精神疾病,常年卧床。两人育有一双儿女。

唐启勋,63岁,妻子熊德菊为精神病患者,丧失劳动力,自患病起不与丈夫同眠。他们蜗居于养猪房内,臭味熏天。丈夫希望通过养殖赚钱给妻子把病治好,希望搬进新居之时他能圆梦。

汪宗平,1974年生,未婚。16岁因意外右手致残,父母已双亡,寄居在哥嫂家。生活刻苦勤劳,带头植树造林3000余株,并期望承包村里鱼塘,带动穷苦人致富。


扶贫散章(组诗)

作者:王猛



到农家去


大雨过后的清晨

收拾好背囊,向着大山出发

汽车抵达的各个路口

我们分别,不是走散

各自要去的农家小院

居住着年迈的大娘,留守的孩子

现在,他们是我们的过去

是留驻在故土的亲戚

回家,已经轻车路熟


泥地埋着一切


祖辈祖宗在山林

新丧的叔伯刚刚躺下三年

每一位世居此地的人

走进空旷的大山,都能与他们相认

这泥地,还埋着苞谷的种子

沉默寡言的根茎

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刨开

埋上猕猴桃的枝条,埋下菌种

把钢筋扎起,埋在地下的岩石上

之上垒砌砖石,架上坚固的屋脊

每一个朴实的农民都明白,埋下的

是暗淡的一生,也可以是重来的一季


与易迁的老人指认老屋


路淹没在草丛

山林里尽是野兽

吃庄稼,坏农舍,居家的狗孱弱


老农指引着回去的方向

我努力劝慰这暮年的幻想


扶花的老农


透过二楼的窗台,零星的花卉

摇曳在高山的微风里

酿蜜的季节还在继续,秋风未至

所有的种子还在努力生长

如果不是走过来的老农

我几乎忽略这一年他们的艰难

当老农弯下腰,扶起倾斜的花枝

仔细地培土,让它挺立

让离群的花朵重归花束

明媚的下午,多了一个微笑的理由


再入袁家湾


大雨、大雾

泥水覆盖了水泥的路面

秋树的彩,在车窗外格外耀眼

飘荡在半空,那是秋的问候

袁家后人,已从此地撤离

湾里住着郑氏、张氏和崔家

我要去寻的人,种庄稼写行楷

讲传说中的故事,新建的房屋显眼

只要再转过两个山包

就能看到他喜气的脸

手牵手,心连心

奔小康

富每一人

惠及四方


(来源:秭归发布)

责任编辑:肖飞 值班编辑:郑红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