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郑家岭3组,提起老鲁,哪个不竖起大拇指!”——这位以11亩多柑橘园为生的橘农,身兼村公益性岗位,数年如一日默默守护着家园的整洁与安全,他的身影,早已成为村公益事业最坚实的注脚。
躬身力行:公益岗位上的“全能战士”
作为公益性岗位人员,鲁钢铁的“勤快”是出了名的。清晨的村道上,他握着扫帚清扫落叶的身影比朝阳还早;雨季来临前,他蹲在沟渠边清淤的专注,让村民再无积水之忧;村委会广场的健身器材松动了,他默默找来工具加固,让纳凉锻炼的老人孩子多了份安稳。这些没人天天盯着的活儿,他一干就是数年……这些烦琐的村务早已融入鲁钢铁的生活肌理,这份看似平凡的坚持,源于他对脚下土地最质朴的深情。
未雨绸缪:防溺水战线上的“急先锋”
入夏后防溺水工作吃紧,鲁钢铁又成了最忙的人。在烈日下,他逐个排查村里10多处堰塘、沟渠,扛着救生杆、救生圈往岸边固定。有人劝他歇歇,他抹把汗笑笑“多放一个救生圈,就多份保障。”如今,这些无声的“生命防线”,为郑家岭村堰塘筑起第一道安全屏障。
鲁钢铁没有豪言壮语,却用扫帚扫出了村道的整洁,用铁锹筑就了沟渠的畅通,用救生杆撑起了生命的防线。在郑家岭村,他就像柑橘树一样,扎根土地,默默结果,把平凡的日子过成了对家园最深沉的守护。
鲁钢铁的付出,如同一颗火种,悄然点燃了村民心中的公益热忱。在他日复一日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加入乡村建设的行列中:有人跟着他拿起扫帚清扫公路,有人主动参与沟渠清淤,曾经需要“催着干”“盯着办”的村务,如今成了大家争相参与的“分内事”。村道沿线的杂草少了,沟渠里的淤泥清了,公共场所的设施更齐了,整个村庄的人居环境在众人的合力下悄然焕新。这份从“一人行”到“众人随”的转变,不仅让公益的种子在郑家岭村落地生根,更让守护家园的信念成为全村人的共识。
(来源:梅家河乡 周丽莉)
责任编辑:肖飞 值班编辑:吕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