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坝乡永吉村王家山,向来以好山好水产好果闻名,可今年的樱桃李却遇上了卖难的坎儿。
果子密了,愁坏果农
“这果子太密了,哪能长好?” 分管农业的乡领导刚踏进王家山的果园,便被眼前的景象揪紧了心。樱桃李密密麻麻挤在枝头,多数果子个头偏小,远达不到商品果标准。
正在田间仔细查看的秭归县在宜农民工服务中心党委书记王华君,早已找到了症结。“疏果工作没做好啊!”
一句 “疏果不到位”,道破了问题的核心。村民们坦言,总觉得 “果子越多越好”,却犯了经验主义错误,忽略了科学管理的关键环节。眼看着“丰产不丰收”,可是急坏了王家山的村民们。
众人搭手,打开销路
“我是王家山的娃,乡亲们的事就是我的事!” 王华君的承诺掷地有声。他第一时间联系了相熟的商户和带货主播奔赴王家山。
商户们现场用糖分仪一测,眼睛亮了。尽管部分果子因管理问题品质受损,但王家山优质产区的樱桃李依然保持着高水准。王华君当即与商户敲定销售方案,确保优质果子尽快进入消费市场。
同时,果园里的主播们的镜头正对准青山翠谷。王华君对着镜头当起 “家乡代言人”,既推介樱桃李的清甜,也邀请网友来王家山体验田园风光,“果子能吃,风景能看,欢迎大家来做客!”
学习技术,吸取教训
王华君特意请来农业专家,在农户家开起了 “田间课堂”。
专家的讲解细致到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村民们手里的笔记本记满了要点,时不时举手追问。
课堂最后,乡领导的总结句句恳切。“我先作检讨,对王家山的情况摸得不透,问题出现了才来,这是工作的失职。” 他话锋一转,目光望向在场的村民,“但更重要的是,咱们得把‘科学种植’刻在心里。种果子和做人一样,得认真、讲诚信,不能贪小利砸了招牌。”
这番话让村民们频频点头。有人当场说:“明年咱一定按专家说的来,让王家山的樱桃李既甜在嘴里,更甜在心里!”
勿忘乡亲,勿忘乡情
这场樱桃李的突击销售,成了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从党员干部了解乡亲需求,冲锋在前,到商户、主播跨界助力,再到村民主动学技术、强意识,每个环节都透着 “众人拾柴” 的合力。
正如王华君所说:“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是遇到坎儿时有人拉一把,更要自己能站起来往前走。” 王家山的经历告诉我们,优质农产品的竞争力,既要靠老天爷赏饭吃的地理优势,更要靠科学管理的 “真功夫”、诚信经营的 “金招牌”,以及党员干部与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凝聚力。
如今,王家山的樱桃李正走出大山,走进商超,走向各地,而更珍贵的 “果实”,已种进了村民的心里 —— 那是对科学种植的敬畏,对品牌信誉的坚守,更是对家乡振兴的满满信心。
(来源:水田坝乡 宋睿韬)
责任编辑:肖飞 值班编辑:吕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