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橘韵,心想事“橙”——与五位秭归乡镇党委书记一席谈

02-28 10:04  

千年橘韵,心想事“橙”

——与五位秭归乡镇党委书记一席谈

羊角岩 整理


郭从荣(郭家坝镇党委书记):彰显“产业强镇”担当,领跑脐橙产业发展


郭家坝镇是秭归脐橙种植第一大镇,全镇21个村(社区)中有17个脐橙产业专业村,总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产量逾20万吨,综合产值超20亿元,全县12个脐橙产值“亿元村”有5个出自郭家坝,郭家坝也是全县最早推广使用轨道小火车、植保无人机等农业科技的乡镇,还是拥有脐橙加工企业最多的乡镇,更是全县脐橙种植历史最早、发展速度最快、品种更新最全的乡镇。2003-2005年,邓秀新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率先在我镇邓家坡村开展伦晚新品种改良试验示范。随着脐橙产业的发展,也涌现出了何光槐、何明国、马尚军等一批“土专家”、传承人。2023年镇内银行民间存款达17亿元,人均超过3万元。全镇有80%的橙农在市、县购买了商品房,而且多为全款。郭家坝镇还是全县唯一入选首批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的乡镇。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发力,推动脐橙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进一步调优品种结构,提高种管水平。重点打造九月红、伦晚“一早一晚”两大品种,破解脐橙成熟期过于集中的难题。按照“带状布局、错峰上市”思路,布局“348国道”产业发展轴和“255省道—桐楚路”产业发展线,对海拔600米以下的适种区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巩固300米以下发展晚熟脐橙、300米-500米发展中熟脐橙、海拔500米以上发展早熟脐橙的“三区”种植格局。持续推进脐橙品质提升行动,鼓励和引导柑农通过疏株间伐、推倒重建规范建园,采取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果园生草等手段提升地力,推广水肥一体化、绿色生物防控等实用技术,积极倡导“一果两剪”。建强产业人才队伍,壮大脐橙社会化服务力量,开展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


二是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提升服务能力。持续实施品种创新行动,借助院士工作站,加深与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脐橙种植技术试验研究,积极试种新优品种。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鼓励和支持轨道小火车、无人机等省力化技术运用。深入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既有效解决“谁来种橙”难题,又助力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收。



三是进一步促进多元融合,实现增收富民。要多举措拓宽销售渠道。我们加强与盒马生鲜、农夫山泉、百果园等优质采购商合作,实行高价保底订单销售;加快拓展脐橙出口业务,在国际市场拥有一席之地;借助新媒体和电商物流,线上线下双向发力。要鼓励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加强与高校、优秀企业深度合作,研发更多高附加值的脐橙产品;拓展完善“村企联建联营”抱团发展模式,释放规模效应,增强发展合力。要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以楚文化、移民文化等文化资源为基,融入脐橙元素,开发文创产品和“脐橙+”文化体验活动;依托脐橙产业资源、“两河一江”峡江风景、高山生态资源,通过农事体验、采摘休闲、品鉴展销等方式,形成橙旅融合发展效应。


刘卓(归州镇党委书记):秉承屈原“求索”精神,大力发展脐橙产业


我们归州是“两小一多”。地方小,只有128平方公里;人口少,只2.7万人;但是多种文化在这里交融。我们是老县城所在地,是屈原故里,屈原文化底蕴深厚;我们境内有香溪,昭君文化浓郁;我们是革命烈士夏明翰故里,红色文化也是重要一枝。我们还有峡江文化、移民文化、码头文化等等,爱国主义是我镇文化的鲜明特色。再就移民文化来说,我镇外迁移民人口达4万余人,还有一部分后靠,所以移民比原住民人数还多很多。



原本土地就少而贫瘠,很多地方本不适宜人类居住,所以我镇发展脐橙产业,大多是从岩缝里成长的摇钱树。


我镇与华中农业大学渊缘深厚。章文才教授最早于1962年10月8日就来到彭家坡村指导柑橘种植。后来,从广柑到罗脐,再到纽荷尔,再到九月红、伦晚,产业的蝶变升级也是“求索”过程。


我镇的柑橘老树上总有多个结巴,体现了屈乡儿女“求索”的历史记忆。


第一个结巴,高改罗脐,是解决温饱的记忆;

第二个结巴,高改纽荷尔,橙农们买上了小家电;

第三个结巴,高改九月红,橙农们都拥有了大冰箱、彩电、摩托车;

第四个结巴,高改伦晚,橙农们都拥有了房子、车子、票子。全镇人均存款超过4万元,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小康生活。



我们有危机感,尤其今年冬季销售形势不容乐观,我们更加感受到竞争压力是巨大的。我们要坚定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世界级地理标志品牌和世界级文化品牌的总要求,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进一步搞好疏株间伐,达到标准化要求,增加透光度;

二是加大有机肥的使用量;

三是在采摘上大力推广“一果两剪”;

四是在品牌、包装上实施统一,打出“秭归脐橙”品牌;

五是进一步推动小火车和无人机的发展;

六是深度推动文旅融合项目。大力发展网红打卡点、民宿、农家乐等,发展脐橙旅游线路。


韩建华(水田坝乡党委书记):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奋力打造中国橙谷名镇


水田坝乡定位为“一心五地”,即秭归优质脐橙中心、新品种培育地、脐橙技术示范地、脐橙标准制定地、脐橙业态聚集地、脐橙市场集散地。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水田坝乡把柑橘产业作为群众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先后建设外贸脐橙基地300亩、内贸脐橙基地2000亩,率先打造县域内第一个柑橘良种示范场。经过40多年的发展,全乡13个村都种脐橙,现有种植面积6.5万亩,产量16万吨,年综合产值30亿元,亿元村3个,是“春有伦晚、夏有夏橙、秋有九月红、冬有纽荷尔”的核心产地;屈姑集团在我乡建设的柑橘种植基地被认定为秭归县脐橙出口基地,多美橙注册的“峡江传橙”参加2022果品企业自主品牌价值评估达到4501.49万元。在“橘颂杯”红肉脐橙品鉴活动、橙王争霸赛等赛事活动中,水田坝脐橙多次“出圈”,新华社、湖北广播电视台等国家级、省级权威媒体倾情推介,龙口村脐橙在《开讲啦》等央视栏目中精彩亮相;多美橙获得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称号,荣升获得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称号;三溪河长果型纽荷尔优良单株作为母本树在全县推广,王家桥脐橙精品果园总结出的“脐橙高接换种当年还原技术”在全国推广;以王家桥村胡学关为首的一批“土专家”多次在秭归橙王争霸赛中获奖,2023年上坝村周青荣膺全省晚熟柑橘金奖,全乡现有各类脐橙乡土人才220余人。



我们将围绕“四季鲜果、四季鲜食、橙中贵族”的发展定位,着力打造“一心五地”的脐橙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是加大脐橙结构调整力度。立足县柑橘良种繁育场的资源优势,不断培育新品种,丰富脐橙“芯片库”。要大力推进脐橙结构调整,不断提升伦晚、九月红等优势品种的市场占有率,力争通过三至五年努力,将现在的纽荷尔与伦晚、九月红占比由6:4调整为4:6。


二是加大脐橙品牌培育力度。打好“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组合拳,积极支持“峡江传橙”品牌做大做强,积极培育“橙中贵族—上橙之橙”新品牌占领市场,开发脐橙相关旅游产品,提升脐橙产业附加值。


三是加大市场主体招引力度。宜巴高速穿境而过,房五高速即将通达,水田坝与兴山、巴东、宜昌、重庆互联互通,水田坝已具备打造新市场集散地、新业态聚集地的相对优势。发展园区经济,加大屈家坪交易中心招商力度,使其尽快投入营运,充分发挥宜巴高速交通便利条件和紧靠兴山开发区的区位优势,利用房五高速弃渣场建设机遇,在永吉村规划建设秭归北脐橙产业园,聚集包装生产、脐橙交易市场、脐橙生产设备制造等产业,支持全县第一个村集体加工企业——严坪村橙树生态农业公司做大做强,引导脐橙市场主体抱团发展,打造“橙联体”,推动脐橙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脐橙配套服务业和脐橙盆景产业,不断延长脐橙产业的产业链,打造江北片区“引流核心”。以秭归北脐橙产业园和屈家坪交易中心为基础,加快建设脐橙交易市场,招引更多的脐橙服务业进驻水田坝,实现“一站式”服务,逐步改变收购商到田间地头采购的传统模式;逐步引导重庆、兴山、巴东及周边脐橙进水田坝脐橙交易市场,积极推广“云认养”式、会员定制式等销售模式。


郑娇阳(泄滩乡党委书记):增强忧患意识,推动夏橙产业高质量发展


泄滩是“中国夏橙之乡”。1976年,陈家湾村书记陈沛军和泄滩乡外贸主任梅长伟从重庆涪陵引进几根夏橙枝条,从此开启了夏橙发展之路。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到今天全乡有2.4万亩脐橙,其中夏橙2万亩。2023年全乡夏橙收入超2亿元,其中陈家湾村超1亿元,是全国首个夏橙亿元村。泄滩夏橙约占全国夏橙产量的三分之一。



2023年,全乡夏橙收入超50万元的23户,30万元-50万元的135户,10万元-30万元的723户,10万元左右的1191户。


泄滩地势陡峭,境内平均坡度70度以上,保水性能较差,但夏橙这个品种恰恰能够在此发展,也算是神奇的存在。要是没有夏橙,就没有全乡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


由于地形特殊,田间道修建困难,为了运输省力,催生了单轨小火车、索道、滑轮等轨道运输的发展,现已达到569条,占全县40%以上。


夏橙是一个非常神奇的物种。它非常耐旱,对水土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只要能生根,生命力就十分旺盛,属于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品种。而且它具有非常强的奉献精神,一颗夏橙树上承载了两年的夏橙果,最重承重可达300斤。


夏橙呈现花果同枝、父子同树、“三青三黄”的特点。因为留树时间长达15个月,它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夏橙在每年5-9月上市,弥补了夏季水果市场的空白,夏橙酸酸甜甜,适合鲜食,更适合榨汁,是炎热酷暑的最佳饮品。


近几年通过市场带动,夏橙不断提质增效。以前采摘“合树摇”,现在靠精细化种植。目前我们正在推动几项种植管理上的改革。一是老树品改,疏株间伐。二是增施有机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三是加强抗旱水源建设。四是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



虽然如此,夏橙发展也还面临困难和挑战,我们需要增强忧患意识。


一是优质化的优势已显现,但推广速度较缓慢。

二是市场化的导向已形成,但产业链条存在局限。

三是社会化服务已兴起,但可持续性需关注。

四是规模化经营是趋势,但目前尚不成气候。

五是机械化运输推广很强劲,但安全监管的风险越来越大。


覃晓峰(沙镇溪镇党委书记):推动脐橙产业全链协调发展,共绘“水韵橙岸”和美画卷


沙镇溪镇地处秭归西南,清港河、锣鼓洞河与长江的交汇处,坐拥“一江两河”百里生态岸线,低山区域在柑橘种植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直接从事柑橘种植的农户超万人,参与柑橘全产业链生产人员占比超过常住人口70%。



沙镇溪镇柑橘产业发展与其他乡镇明显不同,时间较晚、起点较高、进度较快。为强化柑橘产业核心竞争力,沙镇溪镇近年来引进嘉橘现代农业、宏强科技等10多家市场主体,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品种改良、疏株间伐等工作,不断完善洗果包装、冷链物流等配套要素。截至目前,沙镇溪镇柑橘种植面积7.9万亩,实现优势品种全覆盖、“四季鲜橙”全覆盖,全年总产量约13万吨,综合产值超过16亿元。



近年来,沙镇溪镇大力发展电商产业,数百家电商应运而生,“我是拉不拉金”“长江边上的霜宝儿”“乔七妹”等一批本土电商主播脱颖而出,建立了“亿亩千甜”等助农直播基地,吸引了晓夕、鄂东老男孩等一批“候鸟主播”入驻开播。电商从业者订单、价格双丰收,让我们看到了柑橘产业的另一个底层逻辑,就是“品质靠种不靠比,利润靠挖不靠挤”。当前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把秭归脐橙打造成世界级地标品牌、世界级文化载体(两个世界级)的奋斗目标,我们将从推动柑橘产业组织化、现代化、精品化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推动组织化发展。在如今柑橘产业产量过剩、同质化严重的大背景下,积极引进“龙头企业”与“拳头产品”,搭建起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组织架构,进一步提升投入产出比。目前我镇嘉橘、宏强打造了几千亩精品果园,七公主公司对柑橘老产区和劳动力较弱的农户,采取种植托管和利润分成的模式进行合作,每斤成本比普通农户高2毛,但集约化、规模化种植带来的品质提升和背后的品牌价值却能让柑橘售价每斤高出5毛,利润增长约10%~25%。同时,通过组织化带来的利润增长,也可以示范带动更多群众自发参与柑橘产业品质提升。


二是推动现代化变革。“请工难、请工贵”是柑橘产业面临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破解这一问题,近年来,我们鼓励发动群众累计安装田间“小火车”260多套4.88万米,无人机飞防面积累计超万亩,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引领作用,群众在产业现代化过程中尝到了甜头。今年仅台子湾村自主投产省力化机械设施就超过30套。我们将继续鼓励支持省力化机械改造,倡导水肥一体化的数字化田间管理模式,不断推动柑橘产业的“科技含量”。


三是推动精品化蜕变。近年来,嘉橘公司在沙镇溪镇发展种植基地近2000亩,宏强科技等100余家市场主体建设精品果园近万亩,带动群众实施柑橘品改、疏株间伐4.5万亩。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品种改良、优化品种布局,推动柑橘产业在“精品化”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来源:羊角岩)

责任编辑:肖飞 值班编辑:赵思迈

相关阅读